|
|
图6-1 化粪池 |
图6-2 龙化变1#主变 |
|
|
图6-3 1#主变下事故油坑 |
图6-4 龙化变2#主变 |
|
|
图6-5 进线终端塔 |
图6-6 事故油池 |
|
|
图6-7 变电站半户内布置 |
图6-8 站区绿化 |
|
|
图6-9 塔基恢复情况 |
图6-10 塔基恢复情况 |
电磁环境监测 |
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监测因子:工频电场、工频磁场、无线电干扰。 监测频次:在工程正常运行工况下测量一次。 |
监测布点及测量方法依据《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》(HJ/T24-1998)、《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、变电所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》(DL/T988-2005)、《高压架空输电线、变电所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》(GB/T7349-2002)。 监测布点见附件6。 (1)工频电场、工频磁场监测 变电站工频电场、工频磁场监测:在110kV龙化变电站四周围围墙外5m处布点,测量距地面1.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。 输电线路敏目标工频电场、工频磁场监测:选择在敏感目标建筑物靠近输变电工程的一侧,且距离建筑物不小于1m处布置监测点。 (2)无线电干扰监测 在变电站四周围墙外20m处、输电线路边导线投影外20m处布点,测量距地面高1.5m处、频率为0.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值。 |
续表7 电磁环境、声环境监测
电磁环境监测 |
监测单位、监测时间、监测环境条件 验收监测单位: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。 监测时间:2016年11月11日。监测报告见附件3。 验收监测期间环境条件:验收监测期间气象条件见表7-1。由表7-1可知,监测期间气象条件符合监测规范及仪器使用要求。 表7-1 监测期间气象条件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监测仪器及工况 (1)监测仪器 工频电场、工频磁场监测仪器见表7-2、无线电干扰监测仪器见表7-3。 表7-2 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监测仪器
表7-3 无线电干扰监测仪器
|
续表7 电磁环境、声环境监测
电磁环境监测 |
(2)监测期间工程运行工况 验收监测期间,本工程按设计电压等级正常运行,运行工况见附件7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监测结果分析 本工程工频电场强度、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见表7-5,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见表7-6。 表7-5 工频电场强度、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
|
续表7 电磁环境、声环境监测
电磁环境监测 |
监测结果分析 续表7-5 工频电场强度、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
|
续表7 电磁环境、声环境监测
电磁环境监测 |
监测结果分析 表7-6 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
|